5月31號,有幸參加了單位組織的涇縣紅色之旅。近四個小時的車程,到達涇縣后,簡單吃了午飯,大巴車直接把我們拉到“皖南事變紀念館”。紀念館坐落在涇縣城郊的水西山上,山上樹木林立,郁郁蔥蔥。由公路沿臺階拾級而上,登上紀念館大門后可以遠眺涇縣縣城,三千多新四軍烈士長眠于后山上,護衛(wèi)著后人們的幸福生活。
進入大門后,首先經過的是皖南事變陳列館,可惜當日休館,沒有看到新四軍將領的遺物、資料和影像,順著紀念館向西,穿過長長的石階,大約50多米后,向西就到了紀念碑,幾百平米的死難烈士紀念廣場,雄偉廣闊,由黑色磨光的花崗巖砌成的紀念碑大約有十層樓高,上面有鄧小平題詞的“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”的燙金大字,碑呈弧形展開,象征著革命先烈廣闊的胸懷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。廣場呈圓形設計,正中心有四塊方形黑色花崗巖拼成,象征新四軍,黑色花崗巖四周有41塊灰色大理石圍繞,象征著皖南事變發(fā)生時間。圍繞著廣場四周有九根折斷的石柱,象征著新四軍九千多士兵在此遇難。進入到紀念碑后面,依山而建一條長長的圍墻,墻上鐫刻寫許多革命家對皖南事變的題詞,其中一首葉挺將軍的《囚歌》印象深刻,因為小時候當兒歌唱過,只是當時并不知道是他所寫:為人進出的們緊鎖著,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……在導游的解說中,粗略地知道了當時皖南事變的大概,1941年1月4日,駐扎在云嶺的新四軍奉命去北方根據地打游擊,在茂林一帶被國民黨8萬多人包圍,經過7天7夜突圍,兩千多人成功突圍,而三千多新四軍戰(zhàn)士犧牲了,其余的或被孚或失蹤,葉挺將軍被孚后,頂住了國民黨的各種威逼利誘,始終沒有背叛共產黨,而著名的《囚歌》就是他在獄中最艱難困苦的時候寫出來的。五年后在周恩來的斡旋下,終于被釋放,在釋放的時候,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問他出獄后準備干什么,他回答說,第一時間找到黨組織,恢復他的組織關系。這樣的回答震驚了特務:沒想到他中共產黨的“毒”這么深!
巍巍云嶺埋忠骨,英烈長存天地間!無數革命先烈為患難中的祖國奉獻了自己的生命,他們?yōu)榱税阉罨馃嶂械陌傩战饩瘸鰜?,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,將一生奉獻給了解放祖國的革命道路上了。
皖南事變過去近80年了,硝煙戰(zhàn)場已離我們遠去,但英烈們?yōu)榻夥艊业拇鬅o畏的犧牲精神激勵著一代代后人。一次紅色教育之旅,一次心靈的沖擊,這樣的旅程時刻鞭策著我們不忘入黨時的初心,牢記時代的使命,堅定我們的理想信念,做好本職工作,為黨的事業(yè)奉獻自己。